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 高校招聘 > 招聘信息列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招聘2024年应届生启事

来源:高校网 | 发布时间:2023-12-10 15:03:25 |  访问:25783

招聘要求与岗位

招聘要求

政治思想品德良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具备较好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背景,医德高尚、团结互助,积极弘扬正能量;

身心健康,能承担岗位工作要求;

符合岗位相关专业和学历、资历等要求,且有较好的学历背景;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良好,无不良记录。按时、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

招聘岗位

医师岗位医技岗位药学岗位护理岗位行政/助理岗位博士后岗位

岗位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1)招聘学科方向:

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各种传统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病毒学、前沿研究与转化研究等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新型生物标志物开发、人工智能预测基因突变辅助肿瘤精准诊断、癌症治疗新靶点研发、消化肿瘤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新技术开展与应用,类器官芯片与药效技术、基因回路和工程化微生物等。

2)导师信息:上下滑动可浏览博士后导师信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科室合作

导师

研究方向
临床科室
消化医学中心何裕隆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防治的转化研究,以精准医学为导向,旨在通过基因组学、肿瘤微环境、肠道菌群等手段发现与胃肠肿瘤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的靶点、疗效判断等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胃肠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分子机制。
张常华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微创外科治疗和个体化靶向治疗、家族性遗传性胃肠肿瘤的诊治的研究,重点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信号通路、胃癌治疗新靶点、免疫治疗、类器官、人工智能在胃肠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临床营养的基础研究。
杨东杰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擅长内镜及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和胃肠道早癌。全球首创双通道镜双臂钳辅助黏膜内翻缝合技术在内镜顶级杂志endoscopy和日本内镜协会官方杂志digestiveendoscopy(封面文章)发表。
吴文辉主要研究方向为胃癌的基础与临床外科治疗研究。擅长胃肠肿瘤的规范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胃癌的标准d2根治术及d2+pand(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结直肠癌的各类根治术。
齐健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的病因学研究,从表观遗传学与代谢对关键抑癌基因的表达调控方面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本课题组发现结直肠癌肿瘤中sfrp1基因的表达受到甲基化依赖的转录因子调控,将从代谢对单碳循环调节的角度探索代谢对于结直肠肿瘤中sfrp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肾脏病中心郑智华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及肾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干预,并结合疾病人群队列开展观察、筛选、预测及验证研究。
神经医学中心周列民主要研究方向为耐药性癫痫的耐药机制研究、aeds的基因组学和个体化治疗、颞叶内侧癫痫表观遗传调控和遗传易感性分析。研究以精准医学为中心,侧重于临床与基础的相互转化。近期还将重点建设癫痫精准医学与大数据平台,为实现癫痫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有效方案。
刘智良主要研究方向为运用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比邻运动、语言等脑功能区皮层以及锥体束、弓状束和视束等重要神经结构的病灶进行精准神经外科手术;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慢性顽固性丘脑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
病理科薛玲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及胃癌,曾对肝脏卵圆细胞与肝癌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分离卵圆细胞并在体外成功培养的第一人。近年来开始研究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发现tsp50(testes-specificprotease50)可促进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涉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儿科陈纯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包括: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包括研究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特征,notch1信号通路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复发和耐药机制等;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包括treg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学发病机制,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精准诊断等;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综合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免疫学机制等。
薛红漫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研究方向包括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特别是eb病毒驱动噬血发生的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儿童血液肿瘤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和机制研究等。
新生儿科庄思齐主要研究方向为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基础与危重症患儿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脑肠轴理念的基础研究与体外体内临床实验结合;围产儿宫内营养调控机制与生后营养管理程序化对儿童远期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防治研究(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结合)。
房晓祎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脑损伤发病机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营养管理、母源性疾病发病机制、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治措施、新生儿黄疸病因研究等,关注高危新生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生长发育评估、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
眼科彭鸿钧主要研究方向为角膜屈光手术、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干眼病因学和治疗相关的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病理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
耳鼻咽喉科樊韵平主要研究方向为耳鼻咽喉科学。鼻及变态反应科学:鼻慢性炎症发病机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其他相关肿瘤免疫研究。
妇产科李田主要研究方向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基础及转化研究,着重于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疾病及输卵管炎症。
骨科魏富鑫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退变疾病发病机理及新型生物再生修复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以基础机制探索与临床转化相结合,为未来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
王东主要研究方向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横行骨搬移对肢体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四肢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缺损治疗。
普通外科李海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汗腺的发育、创伤修复与再生;2.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烧伤整形的应用及机制。
中医科秦鉴主要研究方向为热量限制对代谢相关疾病、衰老、肿瘤、免疫、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肿瘤科汪波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包括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长期专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对晚期肺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晚期胃肠道肿瘤、生殖源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重症医学科罗亮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危重症。研究方向包括重症感染、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伤口造口等。
急诊与灾难救治中心廖晓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肺脑复苏和心血管急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课题组近期还将研究冠心病急性心梗和心衰的基因芯片诊断与预防领域,为冠心病和心原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早期预测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泌尿外科庞俊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肿瘤的精准诊疗研究,包括:1.泌尿系肿瘤的靶点与小分子药物筛选;2.泌尿系肿瘤的糖代谢机制研究;3.泌尿系肿瘤的耐药机制研究;4.超分子自组装生物医用材料、聚合物材料、药物载体围绕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递药研究。
内分泌科李芳萍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代谢性疾病及抗衰老研究、糖尿病与脑科学、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甲状腺结节的精准诊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能量代谢与性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老年医学科林夏鸿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基础研究主要开展表观遗传调控、神经免疫、神经血管网络在糖尿病脑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主要探索糖尿病脑部多模态的评价以及药物干预研究。
皮肤科徐云升主要研究领域为hpv感染、肿瘤(黑素瘤、宫颈癌)免疫。
心血管中心唐跃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成人心脏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前评价。
胸外科张军航主要研究方向为终末期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囊性纤维化、尘肺等肺移植手术及综合治疗。研究方向包括肺移植基础及临床研究、异种器官移植供体动物的构建。
血液内科林东军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和耐药机制、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向的研究,旨在发现更多aml的治疗靶标、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支撑技术,并远期转化用于临床诊疗。现有的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方向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和耐药机制;2.脐带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技术。
许晓军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gvhd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血液肿瘤精准诊疗及纳米靶向治疗的研究。
放射科罗柏宁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的人工智能辅助影像学诊断、消化道疾病的脑肠轴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
刘庆余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影像组学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精准预测评估、基于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的消化道肿瘤的精准诊断与疗效评估,与骨关节肿瘤、胃肠道及肝胆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相关研究。
柳学国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医学影像、肺癌筛查和ai方向研究。
李宇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影像。未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动脉疾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肺血管疾病、心脏大血管的感染及炎性病变、心肌损伤及修复机制等。
谭华桥从事神经影像诊断及神经介入治疗,擅长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肿瘤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主攻脑动脉瘤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研究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男科玄绪军主要研究方向是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及男性不育相关的内皮细胞功能研究;下尿路神经电生理;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精子发生发育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中男性配子表观遗传学的影响;中医药保健食药材中功能成分分析及对男性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与产学研转化医学的应用。
全科医学科李玉杰从事内科急危重症诊断治疗,富有内科急危重症救治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呼吸急症、消化系统病变、肾脏病变等急症的诊断与处理。
吴顺杰主要研究方向为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白血病复发的研究。近期课题组将研究扩展至肠道gvhd与肠道微生物学的关系研究,为临床治疗肠道gvhd提供有价值的的方法。
生殖医学中心马琳主要研究方向:1.输卵管微环境改变影响胚胎着床引发的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及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2.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卵巢早衰颗粒细胞shp2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3.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功能变化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机制;4.着力研究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分子机制以及蜕膜化对妊娠的影响机制。
手术麻醉中心池信锦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及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以脓毒症及围术期病理生理、器官功能损伤机制与保护策略为重点研究方向,同时还包括gpcr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机制、肿瘤异质性和内质网应激的关系以及gpcr对自闭症和抑郁症的调控机制研究。
康复医学科黄东锋从事脑神经康复的临床和研究,主攻方向为脑中枢和外周连通机制的康复评估、治疗新技术、新康复产品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和创新。
毛玉瑢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卒中和骨骼肌肉康复。研究方向包括运动分析、中枢和外周运动功能重建、康复科技转化。
超声科徐作峰主要研究方向为进行的主要临床及基础研究如下:肿瘤消融及消融后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人工智能在甲、乳、淋巴结、产科等方面的应用;颈椎病颈段脊髓超声造影研究;低脂减能饮食对腹部超声检查患者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核医学科蒋宁一主要研究方向为甲状腺疾病的核素治疗、核素显像诊断、肿瘤核医学。
检验科罗招凡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糖尿病的相关机制研究、癌症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研究方向包括:1.癌症、糖尿病的相关机制研究;2.癌症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3.纳米医学与微流控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与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中的研发与应用。
感染性疾病科陈友鹏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课题是hbv母婴垂直感染及其阻断措施,母亲孕期感染、免疫与胎儿生长发育间关系的研究。还针对酒精性肝炎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
药学部周本杰主要研究方向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方面的中药药理及新制剂开发工作。课题组通过运用现代的提取分离和化学成分检测技术,为相关候选中药复方成分的开发、遴选及优化提供依据。
科研中心
科研中心潘逸航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准医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健康风险队列大数据、肿瘤学及神经科学研究。重点在紧密应用医疗大数据从人类基因的层面上寻找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及基因变异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机制,并开展诊断试剂及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科研中心朱澂明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现有的动物模型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数据和样本,研究炎症和结肠癌发生的联系。重点在p53突变,dna损伤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对结肠癌发生的作用。根据结直肠的特殊环境来探索免疫治疗结肠癌的途径,探索免疫治疗的有效生物标记物。并突出研究b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环境的保护和防止癌变的重要性。
科研中心邓宇斌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与神经修复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致力于干细胞联合水凝胶等生物材料修复骨损伤疾病和脊髓损伤干预和机理研究。将继续深入研究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科研中心杨默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栓止血。目前主要从事巨核细胞/血小板研究,是该领域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主要研究者。
科研中心黄筚辉致力于肿瘤免疫、免疫衰老和b细胞活化调控的研究,主要从事但不局限以下三个领域的课题:1.t/b细胞活化调控新机制;2.肿瘤异质性及免疫微环境对肿瘤耐药和生长的影响;3.免疫衰老及驱动机制。
科研中心刘燕主要研究方向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甲状腺轴功能的昼夜节律以及节律紊乱造成疾病的发病机制。
科研中心李宁宁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神经胶质瘤、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理研究,并积极推动相关疾病的精准诊疗和临床转化。进一步拓展肿瘤与肿瘤微环境,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肠脑轴的研究,旨在从组学、分子病理、影像等多维大数据的角度综合阐释致病机理,筛选生物标记物和药靶,并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结直肠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有效方案。
科研中心张影主要研究方向为与疾病机理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和序列设计的相关研究。包括各类稳定抗原蛋白的设计与测试、癌症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脑胶质瘤中gpcr信号传导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擅长以结构生物学为方法结合生理生化分析解析高分辨率癌症靶向蛋白结构,通过结构解释其基础生物学机理和致癌机制,以及基于高分辨率结构的精准药物和mrna疫苗开发。目前课题涉及但不限于染色质调控的分子机理、mrna疫苗的核心抗原蛋白序列设计和抗原蛋白筛选、脑胶质瘤中的重要gpcr靶向蛋白的分子机理、新冠病毒稳定抗原制备和抗体检测技术开发等方向。
科研中心易陈菊主要研究方向为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发病机制及病程中的作用、血脑屏障损伤在ad发病机制和病程中的作用、胶质细胞之间的互作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目前已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实验室建立长期的合作,包括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pmc、美国illinois大学、西班牙salamanca大学、浙江大学、中国陆军军医大学、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实验室。
科研中心周治宇主要研究方向为再生医学、精准医学、及骨科基础与临床应用。目前着力拓展单细胞测序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在该领域走在国内前列。现有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动态力学下类器官构建及应用研究;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生物材料;骨科相关组织器官发育及退变研究(骨、软骨、椎间盘等);骨科基础与临床单细胞测序研究四个方面。本研究团队还将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如瑞士ao国际内固定研究院、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课题进展。
科研中心汪建成主要研究方向为间质干细胞衰老的调控机制和间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细胞分子机理。通过结合细胞与基因治疗、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基因编辑、超分辨成像、双光子成像等前沿技术,从分子-细胞-动物模型入手,多角度、深层次研究间质干细胞内环境稳态及组织微环境稳态的内在联系及相关分子机制。目前课题涉及但不限于间质干细胞参与组织内稳态维持(衰老、炎症等)的作用机理;间质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调控细胞内稳态的作用机制;肿瘤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理等方面。
科研中心周国影主要从事但不局限于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课题:1.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等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2.肝癌类器官与免疫细胞的三维共培养,其相互作用和相关机制;3.其他各种类型恶性肿瘤的免疫学研究,新型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科研中心蓝林祥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1.肿瘤细胞谱系异质性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时空演化、调控机制和靶向药物;2.肿瘤微环境的空间组织模式和功能解析;3.肿瘤3d培养模型的建立、优化与应用。

3)博士后岗位应聘方式

请将详细的中英文简历(包括主要临床特长/研究方向及目前取得的科研成果、国内联系电话、常用e-mail、微信号,论文请标注作者排名、中科院分区和最新年度if)、学历学位证书、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全文、主持的基金、获奖证明及2封专家推荐信(博士导师+1位专家)等材料合并成一个pdf发至联系邮箱huanghongjie@sysush.com,邮件命名格式为博士后应聘+意向合作导师+姓名+博士毕业学校+今日招聘网jrzp.com,负责老师会联系面试及后续事宜。

支持与保障

1.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2.提供人才住房保障(须满足深圳名下无房)与住房补贴,确保每一位员工「住有宜居」;

3.协助申请落深户、深圳市人才引进补贴;

4.协助申请国家、省、深圳市、区高层次人才项目;

5.子女入学有保障。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距离医院仅500,是深圳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拥有一流师资队伍,与中大教职工享受统一待遇;

6.优质医疗服务保障、享受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

招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长期接收应聘简历,医院将根据报名情况,不定时组织招聘面试,招聘额满即止。

2.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或登陆以下地址(建议使用ie或谷歌浏览器):https://ehr.sysush.com/进行注册后报名,流程为:注册-简历填写、上传资格审核材料并保存-选择职位应聘(选择应聘职位后,请务必点击申请按钮,否则报名不成功)。

二、资格初审及简历筛选

根据招聘条件和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初审通过人员,医院将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发出通知。

三、面试考核

包括面试及业务技能考核。

四、体检、公示

五、通知录用并签订协议书

六、办理入职手续

有关说明

1.应聘人员须认真、完整填写简历,并按相关要求提交证明材料,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如与事实不符,医院有权取消应聘资格。

2.本次招聘录用的医师、医技、药剂、护理、行政/助理、博士后岗位均采用合同聘用用工形式。

3.医院竭诚欢迎优秀人才应聘中山七院岗位,本次招聘收到的简历将进入中山七院人才蓄水池,医院将结合工作需要分批组织面试,具体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4.凡经医院招聘、录用并按时报到,且通过试用期的应聘人员,将给予一定差旅费补助。

联系方式(来电时请说明是在今日招聘网jrzp.com看到的信息)

////行政/助理岗位

联系人:姚老师

电话:0755-81206193

邮箱:yaorui@sysush.com

博士后岗位

联系人:黄老师

电话:0755-81207348

邮箱:huanghongjie@sysush.co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www.sysush.com/content/2973040d-da70-47c6-a8d3-db140b490830

更多最新医学人才招聘资讯请关注高才医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yxrcjob)。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推荐:更多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责任编辑:高校小招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聘"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